邢台五次反“扫荡”纪实
1937年“7·7事变”爆发,日军侵入中国。10月15日,古老、美丽的邢台城落入敌手。从此,富有斗争精神的邢台人民就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八年里演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这里仅介绍其中最激烈、最残酷的五次反“扫荡”斗争。
一、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
1938年1月6日,驻邢日军出动一个联队及伪军500余人,共3000余兵力在联队长土肥原、伪旅长王英的带领下,步骑配合,兵分两路向邢台山区我刚刚建立的抗日政府和根据地扑来。南路之敌沿羊范、喉咽、坚固一带直上,目标是袭击驻在沙河的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北路之敌顺南石门、南会、川口、马寨进逼,准备偷袭常在营头一带活动的八路军129师385旅及成立不久的营头抗日县政府。
这一次扫荡是日军占领邢台后向我军的第一次进攻,一路上气势汹汹,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妄图一举消灭我刚刚建立的根据地和抗日政权。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的精神和力量。我根据地军民早已洞悉敌人的阴谋,敌人沿路的一举一动都已落入我军眼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南川我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早已严阵以待,设伏元庄河。20日凌晨,敌伪千余人刚踏入元庄河,我军万弹齐发,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立刻混作一团,纷纷溃退。先遣支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乘胜追击,一直将敌人赶出了根据地。
另一面,北路之敌尚且不知,继续冒进。我386旅772团一营及浆水抗日游击大队仍于马寨河南侧山上布下天罗地网。22日约八时许,敌人行至马寨河中,772团一营长潘占魁一声令下,枪声骤起,条条复仇的火焰喷向敌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敌人多时才从惊慌中醒悟过来,急忙凭借装备优势进行还击,双方展开了激战。敌人的炮弹在山上炸出一个个大坑,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战斗中,潘占魁不幸中弹牺牲。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敌人眼看阴谋难以得逞,不敢恋战,仓惶撤退。事后,邢台县人民在营头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念第一个为邢台人民流血牺牲的八路军优秀干部潘占魁同志。打退了敌人向根据地的第一次进攻,极大地鼓舞了邢台人民的抗日斗志和胜利信心,抗日斗争的烽火烧得更旺。
二、粉碎第一次“九路围攻”
1938年4月,日军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又蠢蠢欲动。在太行山区晋东南一带以108师团为主,纠集第16、20、109师团及酒井旅团各一部共10余个联队3万余人,由榆次、太谷、邢台、平定等地方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为击退敌人的进攻,冀豫晋省委和129师师部专门召开了特委书记与各支队负责人联席会议,具体研究了反围攻斗争的有关事项,确定出战前准备的重点在于如何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
根据上级的指示,邢台军民积极地行动起来,成立了邢台县战时紧急动员指挥部,印发了大量关于“如何坚壁清野”、“如何对付敌人扫荡”等传单。动员群众搬走粮食,赶走牛羊骡马,藏掉锅碗瓢盆,掩埋水井,以饿死敌人、渴死敌人。同时,各群众抗日团体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担架队、运输队等积极支援部队打击日军。
4月4日,驻邢之敌三千余人出发了,他们由龙门、路罗、稻畦、渡口四川分路而上。8日,北路龙门川之敌在白云山与我冀西民训处游击大队遭遇,我军即抢占有利地形,将敌人阻击到山下,敌人凭借猛烈的火力,一批又一批向山上猛烈的反扑,但冀游战士毫无惧色,沉着应战,英勇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杀伤敌数名。激战到天黑,由于敌众我寡,冀游主动撤出了战斗。13日,北路之敌继续进犯,由皇寺扑向河岔。河岔村人,九十名“红枪会”群众,受封建迷信的愚弄,手持大刀长矛冲向凶残的敌人,受到残酷的杀戳,死伤50余人。全村的房屋也几乎全被烧毁。同日,南路之敌到达营头,日军联队长土肥原为发泄上次受到惨痛打击的仇恨,对营头村无辜群众进行了野蛮的屠杀,杀害无辜群众十数人,并放火烧毁了全村的房屋。面对残暴的敌人,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处处打击敌人,加上空室清野,敌人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因此行动迟缓,16日方到达将军墓。
这时,围攻太行根据地的其它几路日军已在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纷纷溃退。尤其是129师武乡长乐村一战,歼灭日军2200余人,极大地震慑了日军。邢台之敌闻讯后,当日即掉头回窜,如惊弓之鸟退回邢台。
三、第二次“九路围攻”
1939年6月,日军为摧垮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又称“晋东作战”和“一号作战”。集中了约5万余日伪军向晋东南地区进攻,目的是打通白晋、邯长、平辽等主要交通要道,控制主要城镇,将根据地分割为数块,尔后逐步压缩,以消灭抗日部队,摧毁抗日根据地。这时,根据地内抗日政权已普遍建立,自卫队已经过训练,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是经过三八年的党员大发展,我县已建立起坚强的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群众积极行动,空室清野,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情报传递网等,准备与敌展开英勇的斗争。这次扫荡敌人以伪军为主,只配有少数日军。自6月1日从邢台城内出发,到石头庄分成两支,南线为主力,伪军长崔培德亲自指挥。当天,敌先头部队700余人沿石头庄、峰门、牛峪、龙泉寺直上。傍晚在杏花岭遭到先遣支队二大队的伏击,立即扭头窜回,晚上住到土岭、峰门。2日,南线之敌全部由龙泉寺到营头,继续进犯。在麦地湾与国民党x军四团遭遇,X军四团略示还击退走,敌人乃一路畅通于下午3时到达路罗。刚进村口便遭到先遣二大队的猛烈袭击。当晚,敌人未敢进村,露宿河滩。先支二大队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不时地袭扰敌人,一夜枪声不断。
3日一早,敌人起身北窜,先支二大队尾追其后,至赵家沟我八路军x部闻讯设伏,与二大队前后夹击,敌人伤亡惨重。残部于傍晚逃到浆水东边吕家庄,准备与北线之敌会合。与此同时,北线之敌两千余人自1日由皇寺出发,经袁家庄向上,在条子峪遭八路军青年纵队伏击。晚上,敌人露宿北军营村外,再次受到青纵猛烈袭击,伤亡70余人。2日晨,敌人出发经会里、石扇向西,途中与国民党民队之于衍支队相遇,于部稍示抵抗,仓惶退去。我八路军青纵乃截敌于土门、武家庄、孟家庄一带,与敌展开激战。战况异常激烈,敌人凭装备优势以猛烈炮火不断轰击我方阵地。我军英勇顽强,利用有利地形狠狠打击敌人,附近村的民兵、群众也纷纷赶来支援。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毙伤敌伪160余名,并击毙邢台日军司令岗田的参谋长一名。但是,我军亦付出了不小代价,42名战士英勇牺牲。后来我军主动撤出阵地,当晚敌人进占将军墓。
3日,敌由将军墓直扑浆水。中途我各村游击小组不断袭击,到浆水村北又遭县独立营伏击,死伤数十人,晚上才进入浆水,然后同南线敌人会合退向吕家庄。第二天,扫荡之敌全部由吕家庄东退,我军又在香炉寨设下埋伏。正当敌人在山下集合时,突然间枪声大作,敌人顿时乱成一团,溃散逃窜。我军紧追不舍,追敌至老苍会恰青纵从侧面赶来,前后夹击敌人。敌人伤亡惨重,仅俘虏就达70余人,残部拼命逃回龙泉寺。在这次战斗中,根据地群众充分显示了力量,他们积极地组织担架队、运输队、给战士们送水、送弹药、抬伤员,并积极参战。山头村群众左万营被敌人抓住,强迫他带路,他故意将敌人带入我军的伏击圈,并在混乱中,冒着生命危险,抢过敌人的一挺机枪,交给了八路军。5日,敌人大部逃回邢台,只留伪一部袁金卿旅600余人驻扎土岭、桐花岭一带。这批敌人在这里驻扎期间,到处搜刮民财,欺压群众,无恶不作,群众被逼纷纷躲到山里,过着流浪的生活达三个月之久。直到8月129师386旅来到邢台,24日一夜激战全歼守敌,俘伪旅长袁金卿以下600余人,无一漏网,结束了群众三个月流离生活。敌人的第二次九路围攻就这样匆匆结束,以失败而告终。
四、五月大“扫荡”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敌人称之为“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把进攻重点对准了太行区八路军统率机关129师师部。在进攻前多次派特务,叛徒收集我方情报,找出根据地内各机关部队的驻地,采取先派数个“挺身队”奔袭我首脑机关。后以主力合击,空中飞机轰炸侦察,四周以梳篦队形向中心压缩的办法,企图一举消灭我军机关。对这次扫荡,区党委立即做出了指示,进行了紧急动员和备战工作,准备迎击敌人扫荡。
5月19日,驻邢日军岗田大队一万余人从城内出发,分四路直扑邢西县中心浆水镇,妄图把驻在浆水一带的抗大总校一网打尽,并摧毁设在附近村庄的八路军各种设施。21日,邢台之敌到达山区同山西下来的日军汇合,开始对根据地进行梳篦式拉网大扫荡。22日,敌1000余人到营头抓住营头村长郝麦令,逼问粮食藏在什么地方?八路军,区干部藏在哪里?郝麦令宁死不屈,没有吐出一个字。十几名日军上前用刺刀将他全身刺烂。然后放火烧村,烧毁房子784间。烧村后,敌人分成两路,一路800余人驻元庄;一路200余人驻李峪。
23日,元庄之敌进入沙河;李峪之敌西上道沟、七林,遭到青纵的截击。24日、25日,两路敌人分别在良峪、上庄等村搜查,但一无所获。27日,这路敌人与从北面路罗方向来的敌人汇合,搜查峰天垴、奶奶顶一带山区,与未及转移的抗大陆军中学四队部分学员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陆中副校长史紫千被俘,后被敌惨杀于太原监狱;四队队长王希真为掩护学员,打尽最后一颗子弹,英勇牺性。四队指导员杜敬农为了学员的安全,双手抓住敌人的刺刀,惨死于敌人刀下;三位年龄较小的学员冀宪民、邵英、高双来被敌人逼到悬崖边上,他们宁死不当俘虏,纵身跳下悬崖,幸而挂到崖壁的树枝上得以绝处逢生;这次战斗中,陆中四队几十名学员牺牲,只有少数同学突围。当晚,敌人在山下扎下临时据点,第二天继续搜山,一直持续到7日。8日敌人退走。
与此同时,在浆水川,22日,敌人到达将军墓、23日凌晨,敌人到达浆水镇东,镇民兵一边阻击,一边掩护群众撤退。接连三天,敌人在浆水附近山上展开搜查,都一无所获。后来敌人得到特务郎德记作向导,挖出我方坚壁的数处粮食物资,除少数被敌人运走外,大部被烧毁。26日,敌人从折户、李王庄等村向大寨山上搜查,中午时与在山上隐蔽的寨上、安庄等村群众遭遇。日军将群众驱赶到悬崖边上,然后两个鬼子兵伙抬一个将群众扔下崖去。二十多丈高的悬崖摔下去就粉身碎骨,这样日本鬼子还不甘心,又把手榴弹抛下崖去,直炸得血肉横飞,惨状目不忍睹。六十多名被抓的群众当场被扔下摔死的37人。直到天色将黑,鬼子才将剩下的群众赶到安庄村男女分锁在两个屋子里,并对妇女进行了极其野蛮的蹂躏。此后敌人在安庄扎下据点,连续数天搜山、抓人。
28日、29日还出动了飞机对深山密林,进行狂轰乱炸。但是,就隐蔽在敌人周围的抗大师生毫不畏惧,与敌人捉“迷藏”,兜圈子,然后在敌人松闲时,果断地跳出了重围。直到6月8日,敌人搜山一无所获,而我转移到外线的主力部队又对敌人的老窝实行了袭击,敌人在受到一连串的打击后,不得不收兵回营。
这次大扫荡自5月19日始,至6月8日结束,持续将近20天。扫荡中,日军采取疯狂的“三光”政策,根据地80%的村庄遭到袭动。700多人遭惨杀,一千多人被日军抓去做劳工或失踪,根据地经受了空前的劫难。但是,凶恶和残暴吓不倒根据地军民,不屈的根据地军民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浆水村长李永华带领民兵先后几次袭击敌人,打死一名日军军官和数名日军士兵,民兵王振亮为掩护群众转移,英雄阻击敌人,壮烈牺牲;路罗群众更是英勇,鱼林沟村民兵袭击敌人,枪支少,就用石头砸;南就水村民兵为掩护八路军兵工厂转移,与强大的敌人激战,十二名民兵全部壮烈牺牲。村里的群众被敌人抓住后,逼问兵工厂的下落,没有一个人回答,最后敌人架起机枪向群众扫射,全村一百余名群众被杀36人,死伤接近一半,房屋全被烧毁。充分表现了根据地群众高度的革命斗争精神。在敌人对我根据地残酷扫荡的同时,我军主力部队已转移到外线,对邢台城内之敌进行猛烈地袭击,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对山区的扫荡,使敌人不得不回过头来先保老巢。粉碎了敌人企图一举消灭根据地的阴谋。
这次大扫荡也使根据地的建设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有不少人在斗争中屈膝变节,投降了敌人。更有一些国民党敌特分子公开维持敌人,如魏家庄郑江海、东王干董建公、井峪王明魁等。但大多数群众、党员是坚决的,表现了大无畏革命精神。如金茶院村群众马兴让被敌人抓住逼问八路军、干部的下落,在各种酷刑面前毫不动摇,被敌人用乱刀刺死。还有许家庄村村长陈连兴等都是如此。这次大扫荡同时也暴露了严重的问题,就是扫荡前的领导工作严重不足,致使敌人来了,根据地出现前所未有的慌乱,群众被杀、物资被毁,党员干部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究具原因是自三九年来,连续几年敌人没有大规模扫荡使人们产生了麻痹思想。另外,党员群众受1940年来左和右的路线影响,群众长期没有发动起来,党员意志消沉。从而造成敌人扫荡来时,没有有力的紧急措施,造成了抗战以来最严重的损失。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五、第五次反“扫荡”的伟大胜利
1943年5月,驻白晋线日军主力结合伪军,从五日起向太行根据地腹心三、四、五军分区扫荡。在根据地广大军民打击下于14日溃退,溃退中七千余日伪军对一、二军分区的邢台、内邱等地进行了扫荡。对这次扫荡,邢台军民早有准备,吸取四二年反扫荡的教训,及早地进行了战前动员,成立了战时临时指挥部。邢台县县长武旋声、县委书记朱惠亲任指挥长和政委,于4月20日、5月10日先后发出“反扫荡紧急指示”、“战时紧急惩治暂行条例”。领导群众进行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一滴水、一口粮。7日,群众即全部上山、准备反扫荡。各地基干民兵、游击小组也积极地设伏布雷、给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
这次敌人从山西岭上下来,已遭我军的沉痛打击、处处小心翼翼。14日,敌人从白岸、将军墓、路罗等地进入邢西根据地,每路约500来人,共6000余人。由于我方早有准备,群众也已上山,所以损失很小。加上民兵、游击队四处袭击,用“麻雀战”、“地雷战”打击敌人、敌人几乎不敢分散行动,都是大股部队行动。15日,500余日伪军从将军墓经过时,民兵们突然拉响地雷,并开枪袭击,当场炸死敌人7名。待敌人从慌乱中醒悟时,民兵已无踪影。
16日,敌1000余人到白凡石区,该区民兵不畏强敌,利用有利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死打伤敌人多名。使敌人迷惑、恐慌,不敢进村骚扰。17号,1100余名敌人从白鹿角侵犯三区,我三区民兵在杀敌英雄孟连俊的率领下,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战斗3个小时,打死敌人30多名。18日上午,各处敌人在我军民频频打击下开始撤退,我方乘胜追击。四区白凡石民兵在敌人退路上埋下一串地雷,炸死敌人30余名,并一路追击敌人30余里,缴获许多物资。同日,在宋家庄、浆水、路罗等村全部响起了枪声,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民兵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打得敌人急急如惊弓之鸟,惶惶如丧家之犬,18日下午即全部逃窜回邢台城。
这次反“扫荡”中,根据地军民密切配合。首先坚壁清野、使敌人没有水喝、没有饭吃,陷于极困顿的境地。他们又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处处打击敌人,使之时刻提心吊胆、慌恐不安、取得了五天灭敌百余人,胜利结束反“扫荡”的伟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