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弘扬志愿精神,以青春奉献打造有特质、有温度的太行泉城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最好的城市温度,莫过于志愿者的倾情服务。
为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切实改善城市硬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群众幸福感,邢台市委在全市开展“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温暖之城”行动,全力打造有特质、有温度的太行泉城。
邢台百万名青年志愿者在“厚朴善美 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激励下,以“青春暖邢”为题,解锁城市青春“密码”,积极投身共建温暖之城行动中,促进青年与邢台这座温暖之城双向奔赴。从城市社区到基层农村,从组织化动员到全社会参与,从爱老敬老、便民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医护童行”“浴见美好”“玉兰扶智”等百余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从应急救护、防火减灾等专业化活动到服务大型赛会……一个个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和一次次饱含人性光辉与社会责任的志愿服务行动,全市青年志愿者朋友们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自己的孜孜努力,使志愿服务如群泉复涌,让“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成为一座温暖的城市。

聚焦体系建设,为共建温暖之城矢志奉献
团邢台市委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切入点,建立“团组织主导、各部门协同、志愿服务组织协力”的“结对+接力”的志愿服务机制,打造确定需求、固定队伍、规定频次、确定地点、设定内容、保障措施的“六定”志愿服务模式,实施“培训+服务+评估”的闭环志愿服务流程,不断创新服务领域,目前已涵盖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市、县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规范会建设全覆盖,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广泛联系、吸纳、引导、培育社会志愿者组织和青年公益组织100余个,形成以各级团组织为中心的志愿服务社会化组织体系。
切实完善项目体系。围绕“项目筛选、资源筹措、工作开展、成效评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化工作闭环,建立分层、分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库,“玉兰扶智”“浴见美好”“孝老同邢”等多个项目荣获全国表彰,实现县县有特色、校校有品牌,形成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切实推动阵地建设。建成了4个助残志愿服务站、4家农村公益养老阵地以及157个“小青星”志愿者驿站,将志愿服务的“人员、项目、资源”等要素有机整合,采取“招募-培训-孵化-服务-总结”的链条式管理模式,形成有效对接群众需求、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志愿服务阵地体系。

聚焦民生福祉,为提升青年获得感精耕细作
团市委坚持“共建+共享”,倾力打造温暖之城。以青春之力,传递温暖。整合调动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力量等群体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为老助残、扶困助学、抢险救灾等行动,帮扶弱势群体,把关怀和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以青年影响青年,以青年带动青年,引领更多青年提供就近就便、切实有效的关爱和帮助,为建设温暖之城凝聚青春力量。
明晰服务类别,深化“寸草心爱老敬老”品牌内涵。一方面,推动一站式上门服务,实现“家门口”快乐养老。采取团委统筹,志愿服务组织牵头,各界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与全市56个社区、70余家养老机构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建成4家农村公益养老阵地,针对老人多项需求,精细化、多层次地提供一站式为老志愿服务,包含文艺表演、健康义诊、便民服务、饺子宴等十余项为老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助力养老新样板。另一方面,特殊群体需求精细对接,打造助老新方式。“澡”回幸福老年助浴项目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免费助浴,覆盖6个社区,项目荣获全国公益创业大赛铜奖,得到了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高度认可,并到我市专项调研,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公众号上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幸福留影”公益摄影项目,为2000余对老年夫妻拍摄婚纱照;助老公益出行,组织市区内100余辆爱心公益出租车为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银发守护”聚焦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问题,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已走进16家社区,3000余名老人受益。“玉兰扶智”“爱尚爱返”等一批手工加工、种植养殖公益项目,提供简单加工再就业岗位,帮助老人足不出户实现经济增收,近千人年增收150余万元。
实现多措并举,构建“小橘灯”助残闭环帮扶机制。联合市妇联、市残联、市卫健委成立“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领导小组;采取“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方式,成立市、县两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市县两级特教学校常态化结对帮扶,组织心理咨询、社会融合、喘息服务等专项服务520场;推动“向日葵行动”“医护童行”“点亮星灯”等项目落地,实现助残帮扶精准;搭建多个“小橘灯”心智障碍青少年自强成长平台,提供场地、政策、资源支持,更好实现志愿服务组织、高校志愿服务社团帮扶有支撑、服务有渠道、工作有成效,形成“需求-服务-反馈”的良性循环,实现帮扶可持续有动力。
做好成长“引路人”,推动青少年助学扶困。创建暑期公益托管课堂。发动返乡大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隔代抚养以及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就近假期托管服务,覆盖10个社区;推动“阳光小屋”公益项目。为50户无独立生活学习环境农村困难家庭儿童打造独立生活空间,通过企业家、辅导老师、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的方式,搭建公益矩阵,开展1-3年的陪伴教育,实现从学业扶持到身心健康的拓展进阶,将关爱持续送到孩子身边;开展扶困助学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助学圆梦,自筹资金362.78万元,共计资助困难学生1978名;开展扬帆护航、梦想口袋、捐书助教等活动,捐赠各类物资382.75万元,新建科技实验室12所,共惠及100余所乡村小学。

聚焦社会进步,为引领文明新风尚躬身而行
团市委贯彻落实市委“厚植城市精神 共建温暖之城”行动部署,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创新社会动员机制,面向社会大众,践行雷锋精神,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践行志愿精神,涵育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目前,邢台市规范注册青年志愿者116.3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6.39%,组建志愿者小分队2848支,身穿红马甲的他们,穿梭在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成为亮丽的风景线,画出最美的同心圆,为共建温暖之城绽放着青春力量。
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基层实效。统筹聚合各方力量开展志愿服务集市,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每月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便民志愿服务集市,目前已开展4期;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挑战赛,结合青年特点,设计4项有关志愿服务的挑战内容,1周时间内开展活动165场,参与人次9000余人;举办代理儿女社区公益项目活动31期,为周边社区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让老人“空巢”不“空心”,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小而专”的常态化特色服务项目,形成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的稳定功能。
服务大型赛会,弘扬志愿精神赢得赞誉。高质量完成国际龙舟邀请赛、2023年“全国科普日”河北省主场活动、第十三届河北省书籍交易博览会等各类大型赛会千余名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动员演练、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赛会期间,提供了内外宾接待、观众引导、媒体服务、竞赛运行等专业志愿服务,为大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保障。
闻汛而动,彰显志愿服务青春担当。2023年邢台市突发洪涝灾害,团市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投身最前线,先后组建青年突击队317支,招募志愿者5483名,积极参与险情排查、人员转移、消毒消杀等各项攻坚任务,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防汛救灾一线构筑“青春堤坝”;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后重建一线捐赠各类生产生活所需物资达358.74万元,惠及受灾群众6000余户;精选32名青年志愿者成立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开展12355青春护航灾后心理调适专项工作,面向社会义务提供心理减压、情绪疏导等服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温暖之城”行动为邢台市青年志愿服务指引了方向,团市委将继续引领我市百万青少年志愿者以更加主动自觉的姿态,自觉践行“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城市精神,乐于奉献、砥砺奋进,在火热的志愿服务实践中点亮璀璨青春底色,打造有特质、有温度的太行泉城。










